10月31日下午4点,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2025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6讲《以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学习活动。党员教师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路径。
本次微党课聚焦“社会协同力”这一关键要素,为教师们呈现了高校在凝聚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成果。老师们通过学习深有感悟。潘金鑫老师说将“社会协同力”列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之一,这一定位直击教育发展的关键痛点。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常陷入“单兵作战”的困境,社会协同力的本质是打破体制与时空壁垒,构建“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生态系统。这种合力不是简单的力量叠加,而是要实现1+1>2的质变效应。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会协同力,通过产教融合让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课外实践,破解当前“学用脱节”的困局。

魏金鹏老师说观看了《以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微党课深受触动。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教育系统独力可成,必须汇聚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力量,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协同育人网络中的关键角色。未来,将更积极地投身于此:在课堂内外,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同时,主动打破校园“围墙”,探索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的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

耿昊裔老师说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深刻变革,探索新型职业本科育人新模式,作为党员教师,我们深感责任在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产城融合体与产业学院切实在产教融合中发挥资源整合作用,赋能政校企研协同育人,落实实战项目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建立技术技能动态迭代新机制,培育国家急需的数字化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

通过本次学习,党员教师对教育强国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践行“大教育观”,努力探索与社会各方协同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经济与管理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体教师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以实际行动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供稿:陈灵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