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新冠疫情来袭,关工委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会积极发挥“五老”作用,“五老”成员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出谋划策,砥砺前行。在疫情期间,有序开展线上教学、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科研课题申报动员、线上教学督导等工作,促进了教学秩序稳定,保证了师生的身心健康。
目前学院有在册“五老”人员6名,不仅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而且“五老”热心关工委工作,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任劳任怨,例如引领学院全局工作的张院长、优秀老党员王殿安教授、范海燕教授、陈思明教授、彭才根教授等都是活跃在社区、学校,深受青年大学生喜欢的优秀“五老”代表,成为关工委经管学院分会“五老”队伍的典范和标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关工委经管学院分会切实抓好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夯实关工委工作的基础。如今,关工委经管学院分会组织已深入到社区和学校,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覆盖。同时,关工委经管学院分会与学院党团建工作紧密结合,有力提升了基层关工委基础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院长,是关工委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会“五老”成员之一,在疫情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筹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组织学院骨干教师准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酝酿成立产业学院,有力推进了学院专业学科建设。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副院长王殿安教授,作为关工委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会负责人,在疫情期间驻守学校,认真履职,亲力亲为,靠前指挥,白天督查抗疫现场,掌握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晚上在学院办公室统筹谋划抗疫工作,确保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主动牵头,组织在校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宿舍,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学习和生活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分析,逐一提出可操作性解决方案。积极承担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十一期中级党校线上培训授课任务,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王教授的讲解,让学员们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副院长范海燕教授,负责学院的科研工作,在线上教学期间,范院长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带领在校任课教师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关注并解决学生所需和困扰。范院长主讲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分党校第十一期中级党校培训第六讲,主题是“实现全面小康 迈向伟大复兴”。对于学员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学员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地学习,不断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督导陈思明教授,也是关工委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会“五老”成员之一,在疫情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在线上进行听课评课,及时总结学院线上教学有益经验,推荐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
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彭才根教授,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彭教授用钱钟书先生《围城》经典语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教育启发学生,使学生明白学校内外都有美好的风景,也有不如意之处,主要是看你怎么理解,不要去羡慕别人,要看清前进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经管学院每周只能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全院大会。这既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坚守,更彰显了经管学院的文化。这次疫情显示出国家是人民的坚强后盾,是城市的坚强后盾,期待我们疫后重逢的那一天。




在疫情期间,关工委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广大青年学子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要配合好线上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实现教学和疫情防控双赢目标,对此包括“五老”在内的全体关工委成员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