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

发布者:杨慧发布时间:2021-03-15浏览次数:85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大会审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其中,有关资本市场的内容颇丰: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化新三板改革,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在多位代表委员看来,金融市场伴随中国经济不断升级,居民可以配置的金融产品增多,也有意愿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十四五”期间,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加强。

现金分红制度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重要方式,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投资者回报水平逐年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A股共有2709家上市公司实施分红计划。迄今为止连续三年分红总额超万亿元。截至3月2日,在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35家公司披露了分红计划,拟分红金额合计263.07亿元。

专家认为,上市公司持续分红回报投资者,有助于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同时也有助于规范公司财务管理,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此外,上市公司持续分红还可以稳定预期,降低市值波动,推动价值投资。

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功能,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措施落地,极大丰富了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建议,增强对企业上市的包容性和支持力度,持续带动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以市场化的定价制度吸引更多优质公司上市,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发行生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同时,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

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已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就推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债券市场顶层设计。建议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解决长期应解决未解决的债券市场割裂等问题,研究出台有关指导意见,实现准入条件、信息披露、资信评级、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者保护等规则的统一。同时,建议继续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会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债券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此外,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经过30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成为与经济体量相匹配、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重要市场。资本市场是居民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管理个人财富的重要平台,并正日益成为市场化配置要素资源的主要阵地。当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不断形成、巩固,“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个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基础性制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地址:上海市漕廊公路3888号 电话:021-31616009 传真 :021-31616013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