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召开2019-2020第二学期第十期教学研讨会

发布者:杨慧发布时间:2020-05-18浏览次数:72

2020516日晚上8点,经管学院利用线上视频召开2019-2020第二学期第十期教学研讨会,学院全体61名教职工参加在线会议,会议由院长助理杨慧老师主持。

会议共有两个议程,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反思,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的思考。

首先,教学副院长王殿安教授传达了教务处刚刚下发的文件精神,对于2020版本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需要加强调研,通力协作,突出职教特色,培根铸魂,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学院八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例尽量保持一致。

之后,各个专业主任对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任武薇老师提到,本专业共有56名学生,其中2名学生为出国留学生,分2组,3个老师每组进行答辩。尽管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们仍然认真对待,严谨完成了整个程序。论文答辩过程分为三步流程,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的研究题目、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阐述,然后接受答辩组成员的提问,最后对参加毕业实习和就业的情况进行汇报。

工商管理专业刘继荣老师,17级毕业学生共94人,其中,工商146人,工商248人,指导教师共6人。线上论文答辩的优势,便利性明显,时间安排上灵活,线上论文答辩时间宽裕很多。线上论文答辩的劣势,时间角度,时间比较赶,每位学生线上答辩的时间有限。

证券与期货专业主任黄侃梅老师,17级证券与期货专业一共有35个学生,安排了三位指导老师,线上论文答辩进行了4-5个小时,流程非常顺畅,学生准备充分,所有资料已经全部上交。在专业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本次毕业综合实践圆满完成,学生的就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答辩时间,班级整个就业率达到75%以上,其他同学到月底顺利签约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主任于文玲,17物流管理专业共51名毕业生,6位指导老师,答辩分为两个小组,上午和下午陆续完成。答辩过程比较顺畅,节奏比较紧凑,另外感觉学生答辩的质量有差异。

会计专业主任王文颖老师,17级会计专业182名学生,3名学生为出国留学生,两天时间完成论文答辩工作,教师提问有深度。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好的。对学校的各项安排,大多数学生积极响应,努力完成,在实习单位普遍有良好表现。

国商专业俞春英老师,本专业毕业生共有41名学生,其中40名学生顺利完成了线上答辩,还有1名学生因未上交符合标准的论文未参加答辩环节。答辩共分为2个答辩小组,每个小组3位答辩老师,共6位老师参与全程的线上答辩工作。为了保障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顺利展开,各位老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学院各项文件内容,明确指导思想及规范,做足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不影响老师白天的线上教学,只能利用老师休息时间晚上,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答辩流程,商讨答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强过程管理,答辩工作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其质量与论文设计过程的各阶段工作息息相关。为了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任务,各指导教师能从大局出发,积极承担起指导责任,随时保持和学生联系,细致布置各环节任务,耐心解答学生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滕建华老师,在答辩中,针对答辩小组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思路清晰,回答准确又深入。各答辩老师了解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指出了论文和实习报告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对同学们的论文和实习报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金融管理专业钟小平老师,本次参加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共有147人,其中企业管理与融资论文占比15%,银行理财与信贷论文占比20%,金融道德与网络风险占比20%,期货证券与股票投资论文占比20%,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网络化论文占比15%,地产、信托与基金等论文占比10%。为搞好此次毕业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学院统筹安排成立了金融管理专业四个论文答辩小组和一个评审小组,12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分两天进行了认真审阅和提问,按标准给定了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并顺利完成本次毕业实践环节论文答辩工作。

之后,学院督导陈思明教授对学院答辩工作做了正面评价,比较了学院答辩和专业答辩存在的问题。

最后,张院长做了总结对于学院答辩工作分工、流程细节、学生陈述要点、答题逻辑等方面进一步做了点评。他强调在疫情影响下,需要继续扎实稳妥做好毕业学生就业工作。一是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把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学生工作的重点来抓;二是要做好毕业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工作,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为他们即将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加强帮扶,主动出击,加强与相关企业联系,及时分享就业信息,提供网上招聘平台。多措并举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突破目前就业瓶颈,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地址:上海市漕廊公路3888号 电话:021-31616009 传真 :021-31616013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