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向习总书记看齐,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担当意识,忠诚履职尽责,勇于破解难题。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主体教育讲座于2019年11月8日中午 3号楼313会议室举行,由校长陈晓斌教授主讲。
首先,陈校长以三个方面的诠释了在各种文化和新时代中“我”与“无我”之间的关系和内涵。一是传统文化的“我”与“无我”。“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有我”好比是圆心,“无我”好比是半径,画出来的圆有多大,就看我们立的志向是否坚定、圆心是否牢靠,就看我们的境界格局有多大、能够把握的舞台有多大。二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我”与“无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这是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使命。“我”与“无我”的辩证统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可谓一以贯之,它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三是新时代的“我”与“无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功成必定有我”则敢于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则不计名利,二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之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最后,陈校长结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主题作了总结。大境界造就大胸怀。“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古老而现代的中国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呈现出勇往直前的磅礴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