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午12点,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三次主题学习交流会。会议主要围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题进行学习研讨。会议由支部书记杨慧同志主持。
会上,首先由三位党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关于“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然后三位同志分别结合自身实际谈了学习的感悟与体会。
曹珊珊同志深刻认识到,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员的底线和红线,是我们党事业兴旺发达的生命线,是立党之纲、治党之需、强党之要。曹珊珊同志还分享了自己学习强国的体会,并将自己与其他同志及其党员家人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比较,寻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李娟同志认为,必须深刻把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为上的规范,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底线,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做到知行合一、令行禁止。李娟同志还分享了其关于“知识爆炸时代“的体会,提出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和向自我学习的建议。
陈灵萍同志“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就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要敢于斗争。要自觉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陈灵萍同志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从“四个到位”进行了讲述,分享了其平时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在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引入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陈晓斌校长,三位同志的发言非常深刻和全面,经管学院党员同志要深刻认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牢记并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的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的“五个必须”,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
常务院长张炳达教授,陈校长讲的很好,党员教师要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坚决做到真诚待人、公正处事;三要抓紧抓实学院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把严的要求、严的举措向基层党组织延伸,并长期贯彻执行;四要坚决同不守纪律规矩现象做斗争,坚持动真碰硬,推动大家齐心协力、心无旁骛、埋头苦干,为学院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教学副院长王殿安教授,我赞成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党员教师要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要把牢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积极维护核心、强化政治意识,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宗旨意识。
杨慧同志,我赞成以上几位领导和党员同志的发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把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核心要义,从政治高度抓好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为人民服务,真正树立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和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俞春英同志,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关键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严明政治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基本建设经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学院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陈锐同志,重视政治建设,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对标对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及时贯彻执行;按照中央要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增强党内政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提升基层组织生活质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教师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
会议最后,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石成玉作总结性发言,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首先要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用干净和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他肯定了第二党支部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做法。本次专题学习会共有10人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