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经管学院第一党支部召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交流会

发布者:石成玉发布时间:2018-12-24浏览次数:47

近一段时间以来,经管学院第一党支部按照校党委的要求和经管学院党总支的部署,认真组织党支部全体党员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感人的知青故事和崇高的思想精神,激励和鼓舞同志们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12月24日上午,党支部在前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召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交流会。党员老师们带着感情、带着敬畏、带着思考,分享了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表达对第一个在共和国成长起来的党的总书记的敬佩和爱戴。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韩雯倩:“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而《条例》的颁布实施,则细化了党章对党员的纪律要求,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郭晓平: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深为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习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习总书记不论是上山放羊,还是下地种田,一有空便开始读书,并能够静下心来钻研、消化和吸收。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好了很多,却不知道该怎样读一本书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所以,给自己列一份读书清单,每天抽空读书,向习总书记学习。

符碧云: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梁家河”。正因为如此,才越要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观念意识的培养时期,人生轨迹的定向时期,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用青春和热血汇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高萌:一、加强学习。习近平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没有放弃读书的习惯,各领域的书都去读,这与他的家庭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学习中才能成长,作为一个理工生,尤其要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二、多做实事。做实事过程中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最能增强才干,锻炼本领,在这过程中获得的提升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习书记多次强调,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工作中要多学习,多干实事。

岳建梅:读了这几本书,深刻感悟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习近平是当年上山下乡洪流中的沧海一粟,但又是400万“老三届”知青中最不平凡的一个,就像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总结的:习近平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插队的陕北地区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以坚韧的性格,克服了种种困难,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在几年里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融入了陕北农村的新环境,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难,并成为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他意志坚定,行事决绝,被推荐读大学时三个志愿都填写清华大学,心想大不了就继续留在陕北做农民。这些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人生磨难,最终锻炼出总书记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第一支部组织委员邵静: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年纪轻、阅历浅,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对此,我们为人师表要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工作,做好引路人,教育学生倍加珍惜眼前生活、珍惜前途,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始终行得正、站得直、坐得稳,做一个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的人,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第一支部宣传委员曹珊珊: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曾去过习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了解了他七年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了解了他的使命担当。最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7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书中的每一部分采访,让我们感知到40多年前的故事依旧那么清晰,鲜活,那么励志。习总书记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给青年学子包括我们辅导员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也需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增加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党支部书记曹小玉:习总书记在延安插队7年,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情,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在那里与老乡建立了深厚感情,他曾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辛,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我们经常看到习总书记下乡调研,考察民情,了解实际,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才能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主持工作。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同样要了解我们的学生,扎根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才能更好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政工作。

党总支组织委员李玲: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当时生产和生活条件之艰苦。习总书记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陕北高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作为80后的我们没有上山下乡,在今天这样幸福的环境里工作,有时多做一点事情就叫苦,其实是因为经历的磨练太少,才会有这种挑三拣四的思想。如果摆正了心态,有更长远更理性的人生规划,就会认识到“磨练”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一道坎。只有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才会增长才干,培养出敢于担当、独当一面的素质。

党总支宣传委员陈萍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人的一生被划分成了很多的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差异成就不同的人生轨迹。这本书意义非凡,它指引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是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也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党总支纪律委员孙斌:学习习近平知青岁月读本,联系起我们那个时代,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老百姓办事。真正再现习总书记的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我们时代学习楷模。学习习总书记扎根基层的决心,习总书记为了群众,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解决群众最企盼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担当。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在工作中做到有担当、敢担当、担当好,直面困难,勇挑重担。

党总支副书记郭骏: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党总支书记石成玉:作为一名党员,这段时间学习了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感触良多,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知青的岁月里,不知道自己会待到什么时候,但是仍能坚持初心,为老百姓办事,这是一种信念,我们就要学习习总书记扎根基层的决心,这里不是跳板,而是真的沉下心,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同时,在工作岗位上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摆正自己与团队的位置,虚心倾听师生们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实实在在的为师生们排忧解难。

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习、提升本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砥砺奋进。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地址:上海市漕廊公路3888号 电话:021-31616009 传真 :021-31616013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219